學習二十大精神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是全力推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開展新汙染物治理,深入推進環境汙染防治工作👩🏻🦼,為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十四五”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發布以來,中國環境汙染治理逐步進入深水區。尤其是新汙染物治理工作,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關註。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針對新汙染物來源廣泛👙、種類繁多、風險隱蔽等特點,製定了系列環境風險防控策略和舉措,為拓展汙染防治深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汙染物種類繁多、結構各異♛,由於缺乏充分研究,針對性管製措施不足🤌🏿,或造成極大的健康隱患📿。作為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大國,目前我國化學品銷售和使用量已經超過了歐美總和。近年來,化工工業進一步蓬勃發展✩,尤其俄烏戰爭以來,巴斯夫、科思創等大批歐洲跨國化工企業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布局,因而亟需深化對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統風險評估和管理🛡,防範潛在的新化學品汙染。新汙染物主要包括環境內分泌幹擾物、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抗生素和微塑料,涉及20余類🥛🧔♂️、近千種物質👩🍳。全面加強新汙染物環境風險防控是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
構建以“篩、評、控”為主線的
新汙染物防控策略
種類多、來源廣、結構差異大、環境底數不清是新汙染物環境汙染的基本特征💅。由於研究水平和技術體系的局限,與常規汙染物相比,新汙染物往往存在環境風險隱蔽、不易降解、環境替代難度大等問題。因此,開展系統深入的科學技術研發,實現高通量的環境賦存和健康危害測試,“篩查”出高風險的環境新汙染物類型是實現高效精準管控的前提🙋🏽♀️🛌🏿。針對潛在高風險汙染物開展充分深入的環境行為、生態健康效應以及針對其全生命周期如生產、使用🏌🏿♂️、消費、處置環節的環境風險“評估”,實現精準識別需重點管控的目標對象。在此基礎上,實施以風險預防為主,覆蓋源頭🚞、過程、末端環節的全過程協同治理舉措,實現靶標環境新汙染物的全方位“管控”治理,從而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加強新汙染物源頭防控
實現科學高效企業行業布局
系統梳理和探究企業行業新汙染物排放數據⛹️♂️,構建新汙染物排放清單,建立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 實現源頭新汙染物排放類型和數量的精準把控⬇️。以此為基礎,加強重點監控工業企業清潔化改造👩⚖️🤞🏼,引導工業企業優化升級🍤,分類分批推進新汙染物排放管製舉措🏆。同時,推廣綠色設計示範企業、綠色示範園區、綠色示範工廠的試點經驗,打造系統的綠色製造體系。依據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嚴格實施區域環境和市場準入,鼓勵發展高新🙃、綠色技術產業,同時防止高汙染、高能耗工業產業的梯度環境轉移。開展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利用先進的智能監測平臺提高相關政府部門監管效能和監管覆蓋率,紮實推進行重點工業企業源頭管控,不斷開創新汙染物防控工作新局面。
積極推進和發展新汙染物
綠色替代技術及評估體系
國務院《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尤其關註重點石化、化工行業有毒有害新汙染物的綠色替代。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聚焦石化⛹🏽♀️、化工、塗裝、印染等行業,選取重點企業和工業園區開展新汙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示範技術📋🧕🏼。以此為契機,鼓勵企業積極落實新汙染物減量替代原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製定激勵政策,推動企業開展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同時🥪,鼓勵企業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開展《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目錄》等文件的修訂工作💁🏽♀️。做好綠色化學品替代領域的標準研製,加速推進環境友好型染料、農藥、化學溶劑等的研發和應用標準的製訂,逐步限製淘汰高風險產品🤛🏽。同時,推進綠色工藝及數字化改造,培育智能製造、加強過程控製🐦🔥,認真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健全現代環境治理舉措
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直接關乎民生福祉✌🏻🫄🏻,也是新汙染物治理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環境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生態環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印發實施,繼續明確提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大任務👷🏿,著力推動解決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的法治手段不足🛌🏼、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明顯等突出問題,助力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因此,應繼續推進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著力構建集汙水🤾🏿♂️、垃圾、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於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開展汙水處理廠差別化精準提標,加強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強化法治保障🏂🏼🪖、健全經濟政策👮♂️、完善資金投入機製;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化體系,用科技的手段化解基層治理人力、物力不足等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挑戰重重、壓力巨大、矛盾突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有不少難關要過,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還有不少頑瘴痼疾要治🦣,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考察小康全面不全面的關鍵。加強汙染物尤其新汙染物治理對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有效防控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安全和高品質生活具有重大意義。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以實幹與擔當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敢於面對新挑戰🪄,充分了解新汙染物本身及其背後的全汙染過程🦻🏻,並從生態系統整體出發,註重新汙染物的綜合治理👨、源頭管控✊🏻、綠色替代,加快構建新汙染物治理的一體化謀劃和布局,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中國從藍圖變為現實💂🏼♂️🦸🏽♂️。
環院黨員說——趙硯彬
個人簡介
趙硯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獲得者。主要從事新汙染物環境健康效應及作用機製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多項研究項目✉️🍛。在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Int.、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環境領域及重要國際綜合類SCI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論文引用1200余次💆🏻♂️,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參與編撰中英文專著2部。環境領域著名SCI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專刊編委🌎,Eco-Environment & Health青年編委🕯,ACS ES&T Water雜誌編委會委員。
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環迎黨員大會】支部巡禮 | 2020級碩士生黨支部:賡續紅色血脈,彰顯青春擔當
【環迎黨員大會】黨員風采|瞿贊:躬耕教育熱土🍘,守衛藍天白雲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葛天意
環境意昂4E起新媒體工作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