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意昂4學子牢記囑托🫰🏼、挺膺擔當,在各類創新創業、學術比賽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奮鬥取得突破,意昂4創新創業和學術科研氛圍日趨濃厚🥡。近期🎑,環院學生圍繞降汙減碳、推動綠色發展,聚焦解決環境生態領域的實際問題🈯️,在“挑戰杯”“全國研究生環境論壇”“全國環境學科博士生學術會議”等多項競賽比賽中取得佳績,充分體現了環院學生在生態環保領域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解決復雜問題的科研創新能力。
“挑戰杯”市賽特等獎
5月27日✴️🤵🏻,第十八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華東師範大學圓滿落幕。我院本科生科創項目《照亮新時代鄉村振興路——基於290村939戶的入戶調查研究》一路過關斬將👩🏿💼,榮獲挑戰杯市賽特等獎。
項目名稱:照亮新時代鄉村振興路——基於290村939戶的入戶調查研究
環境意昂4參賽成員🧝🏽:童璐(隊長)、陸景宜、高鴿、連文高
指導教師🧴:黃震 院士、耿湧 講席教授9️⃣、魏文棟 副教授
研究背景及成果概況:
分布式光伏作為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和推動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團隊面向全國開展入戶調研,通過在全國招募300余名調研員誌願者進行培訓後,開展一對一入戶訪談🙍🏿♀️✔️,了解戶用分布式光伏已安裝家庭的安裝使用滿意度和使用訴求等反饋意見,針對未安裝家庭了解其意願傾向,量化中國各區域的光伏發展現狀及未來潛力,並針對當前發展的困境與不足提出政策建議。
項目研究成果聚焦光伏生產領域的發展現狀與困境,就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交建議,獲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等領導人批示,獲中共中央辦公廳單篇采用,調研報告在《光明日報》刊發,獲國家能源局、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等機構全文轉發。
第十八屆全國研究生環境論壇一等獎、二等獎
5月27-28日,第十八屆全國研究生環境論壇在同濟大學順利召開👨👧👧。我院研究生鄭謙👂🏼、孫凱倫入圍本次論壇口頭匯報,最終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鄭謙獲全國研究生環境論壇一等獎
論文標題:氫溢流效應助力電催化加氫脫氯
論文作者:鄭謙
指導教師:麽艷彩 副教授、張禮知 特聘教授
研究背景及成果概況:
氯代有機物被廣泛用於化工合成、病蟲害防治🛷、藥物生產⚒🅱️、塑料包裝等諸多領域🍊。隨著氯代有機物在人類生活中的大量使用,氯代有機汙染問題日益凸顯,開發清潔🤦🏿♀️、高效的氯代汙染治理技術迫在眉睫。電化學還原技術可以利用高還原性的氫自由基(H*)將氯代汙染物(R-Cl)還原為可生化有機物(R-H)和氯離子,從而降低氯代汙染物的生物毒性🔽,使其能夠被常規的微生物處理技術有效降解👩🏿✈️。目前電還原脫氯研究主要圍繞 Pd🏌🏽♀️、Pt🥱、Rh 等貴金屬催化劑展開。這些貴金屬催化劑能夠高效地解離水產生 H* 用於還原反應,但其表面較弱的 H* 吸附加劇了析氫副反應的發生,進而導致 H* 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
針對上述研究瓶頸,本研究通過功能化的活性位點設計策略,將 H* 匱乏的脫氯活性中心錨定到高 H* 覆蓋度的鈦氧化物載體上🧃,利用鈦氧化物的氫溢流效應完成 H* 在活性位點間的轉移。開發的具有氫溢流效應的電催化劑實現了 H* 的高效產生和高選擇性的電還原脫氯應用,同時也為環境✶、能源領域的具有氫溢流催化劑的設計開發提供啟示。
孫凱倫獲全國研究生環境論壇二等獎
論文標題:表面缺陷調控蚯蚓體腔細胞對二硫化鉬納米片的體內生物能量響應
論文作者:孫凱倫
指導教師:仇浩 教授
研究背景及成果概況:
MoS2納米片作為一種典型的過渡金屬二鹵化物,在光催化🐤❎、汙染物吸附、環境傳感、膜分離等環境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伴隨著MoS2的大量使用,自然環境尤其是土壤中的MoS2納米片逐漸積累🧎♀️,這使得MoS2的土壤生態風險評估尤為重要𓀊。在結構方面,MoS2本身具有高度有序的晶格結構🧑🏻🤝🧑🏻,在人為的“缺陷工程”以及環境的自然老化過程中,MoS2納米片會產生表面缺陷,這些缺陷可能對其環境行為以及生物效應造成進一步的影響。
本研究中構建了一種基於蚯蚓體腔細胞的毒性暴露策略以闡明MoS2納米片的生物能量毒性以及表面缺陷在該過程中的調控機製。通過整合傳統毒性終點🩲、靶向能量代謝組學和轉錄組學,本研究發現MoS2納米片對蚯蚓具有納米特異性的生物能量毒性♥️,並且人工改性過程或環境老化過程所誘導產生的表面缺陷會進一步增加MoS2納米片的毒性潛力🍼。
第十七屆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特等獎
4月26日至29日,第十七屆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成功舉辦⚗️,由我院2018級“致遠榮譽計劃”博士生李鑫參與✹👩🏽🔧,國家傑青趙一新教授指導的研究項目《Photo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of PET Plastic Wastes to Co–produce Valued Chemicals and Green H2 Fuel》在250余位匯報者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特等獎。
論文標題:Photo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of PET Plastic Wastes to Co–produce Valued Chemicals and Green H2 Fuel
論文作者🙏🏽:李鑫
指導教師:趙一新 特聘教授
研究背景及成果概況:
塑料聚合物超高的化學穩定性給人們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危機,大量被棄置的廢塑料會進入水生和陸地生態系統難以自發降解,終會通過生物鏈進入人體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威脅。目前已被廣泛利用的機械回收等物理回收方式和高溫熱解等化學回收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白色汙染問題,但是其反應條件苛刻復雜、得到的產物性能下降或成分復雜🪬,無法滿足廢塑料回收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我院趙一新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光/電化學廢塑料資源化轉化系列研究,研究成果先後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官方媒體報道,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通過可再生能源驅動🍍,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利用光電催化技術將廢塑料資源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產物。作者開發一系列氧化鐵基光電陽極用於PET廢塑料資源化轉化以高效率高選擇性地生產高附加值甲酸產物,同時陰極耦合水分解析氫反應得到高能氫氣產物👤,實現聯產高附加值化學品和高能燃料的光電化學廢塑料資源化轉化體系。作者通過助催化劑修飾策略調控光生載流子的氧化還原能力;通過界面修飾策略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與傳輸🛸,同時增強助催化劑和吸光層之間的有效緊密接觸,實現了光電陽極的反應活性、目標產物選擇性和長期穩定性的三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