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參加交大優才夏令營,與交大結緣,後經保研來到交大🦽。轉眼已是2021年,我回想在交大近三年的學習時光🪂🎧,深感榮幸,也是收獲頗多。
憶往日·甘苦猶存
在來交大前,我也曾迷茫過,不知自己該堅持研究什麽,也不清楚未來迎接自己的是什麽。可以說,從研究生開始我們也真正面臨自己抉擇,從選研究方向、選導師開始,當時的我也不明朗💁🏻♀️。還記得那晚我的導師——程金平老師和我電話介紹課題組的背景,我開始進入大氣方向的研究。直到現在,我一直都感覺自己很幸運🗿💓,從事的大氣研究。
剛開始的研究生一年級,相比其他同學,我們新入課題組的研一生很多時間都在做項目。當時也總覺得太辛勞,現在才發覺當時的付出確實為現在的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𓀑。初入課題組,面對我們這一屆新的畢業要求,發表高水平論文成為我們無形的壓力🚈。在導師對我們學習科研的有序安排中🏊🏿,所有的事情也在穩步進行。自研究生入學前駐北海進行調研的兩個多月的實習,切身投入到環境政策的落地實施中👩🏼⚕️,磨練了我科研工作的務實意識,也為我後續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我對廣西省的地域分布的了解可謂比對我的家鄉——河南省還要熟悉⛹🏿♀️。廣西北海市大氣臭氧課題(G-BZCG004-2018),是我負責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我碩士期間主要參與的大型項目,期間籌備並主持3場大型培訓會,後續也一直跟進廣西北海市的大氣汙染防控。作為項目負責人🈸🏛,多次大氣汙染研判,科研報告入選《2018年廣西環境與發展報告》(藍皮書)🦹🏽♂️。同時北海也是我論文的主要研究區域🧒🏻,根據北海的大氣研究,我發表了兩篇高水平的SCI論文,對這祖國南疆區域更是情有獨鐘🤸🏿。
這兩年多的科研生活,跟隨導師我走過廬山、去過桂林、駐過北海👩🏼🔧,和師兄師姐一起扛儀器、擠地鐵🤜🏼📞、泡夜間的實驗室,見過淩晨四點的交大……通過各地實驗采樣和大氣監測數據分析,科研能力、個人綜合能力有所提升📈,可以從自己的小生活圈逐漸可以看到更遠的地平面🌧🥷🏼,在一個更高的起點接觸世界3️⃣,可以發現問題、挖掘潛在數據,更深層次地分析問題👾,進而呈現在文章中。在交大這個大家庭裏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從老師、師兄師姐、室友到生活中的叔叔阿姨,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從未後悔來到交大,成為一名交大人。
早規劃·腳踏實地
面對入學時🚴🏿♂️,總覺得遙不可及的畢業要求🏋️🙆,現在回頭看,也是超額完成,為自己的碩士學習生涯畫上完美句號。在北海項目完成的基礎上🍒,自研一便開始梳理數據,2019年的5月份便開始著手寫小論文🏄🏿♀️,當時也初入門,懵懵懂懂,斷斷續續地寫著,終於在導師給我劃分的時間節點延後兩個多月🤍,在2020年1月份手稿投出,當第一次投稿🍿,大修之後被拒,又歷時四個多月✪。當時也正值疫情居家時期。被拒之後😨,我便不急著投稿了🧛,真正進行大改大修🏐。一個多月的自我查找原因🚣🏿♀️,自我修訂🦍,也算是愈挫愈勇,我投了一個更高的期刊,也快速見刊🥱,終於在2020年7月份在Sci. Total Environ. (Q1, IF =6.551)發表了第一篇SCI一作論文。在此也是感慨萬分,我們要勇於接受失敗,更要留足時間容許我們糾錯🤦🏼,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規劃👩🏿✈️,未雨綢繆。
第一篇論文順利接收後🥋,我便開始著手第二篇小論文,這裏也特別感謝我的導師指導我們撰寫熱點論文,收獲2020年課題組熱點論文大豐收的同時,也為疫情大氣汙染防控貢獻我們的學術力量👩🏼🏫。自然我的研究區域還是在我在最為熟悉的廣西北海,繼以往的研究👴🏿,我作為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 (Q1, IF = 6.792)發表一篇疫情熱點論文,也作為第二作者在J. Environ. Sci.發表一篇SCI論文⌚️,兩篇分析疫情封鎖(Lockdown)的空氣改善效應的論文被國際認可和采納🐦,為疫情期間大家的學習提供了借鑒🤵🏽♀️。疫情是災難也是機遇,是我們為學術、為祖國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的重要時期。在這個2020多災多難的年份,是給予我們的挑戰更是一次機遇。確實因為疫情,我們的正軌日常被打破,不能返校學校也對我們的實驗、科研造成影響。但我碩士期間科研產出的關鍵時段也是在這疫情期間💇🏻🦗,從2020年的5月到10月我陸續發表兩篇論文🫔🧑🧑🧒🧒。我們需要有規劃意識,更要有發現時機的睿智⚄,腳踏實地落實👉🏼。疫情打亂了我們很多科研安排,但在這亂世中仍有很多師兄師姐出類拔萃,我們也要有見賢思齊的進取意識。2020年2月份到10月份幾乎掰著手指過每一天🦝,每天充實的安排讓我少了很多心慌👴🏿🤌🏼,也感謝自己2020年的堅持𓀘。
追夢路·勇攀高峰
自本科開始,我便投入到科研課題研究,作為小組負責人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 (2016A64262),碩士期間更是積極參與多項研究課題🏒,除主要參與的廣西北海市臭氧課題,也參與上海市全國第二次汙染普查揚塵源專項🦹🏻♂️,助力汙染普查順利進行😀;此外🗒,也參與到交通網格化監測設備比對測試/環境空氣氣態汙染物技術指南編製/上海市2018年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課題🈴。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及院系活動,2020年10月,擔任第14屆全國環境博倫會大氣汙染與控製分會場主持人🧝🏽,並作Oral匯報👨👨👦👦,同月參加第二屆中國大氣臭氧汙染防治研討會,也積極參加了全球COVID-19疫情下的環境與健康論壇及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多場合、多課題的橫向、縱向的交叉學習,不斷磨練自己,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更好地應對現代社會要求。
懷著對新知識、新研究濃厚的研究興趣,我繼續讀博深造🙍🏿♦️,主攻大氣汙染與治理方向,為大氣汙染改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畢業之際,博士入學前🛒,我也面試了中科院電力所創新使命的一份實習生工作👩👩👦,更多地接觸環境領域新的研究方向,為自己未來的深入學習做準備。未來對於我們所有人都是不成定論的🧘🏿,未知的事物也增添了我們內心的畏懼。這正是因為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優中擇優,前行之路也註定不會太平,我們更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感恩過往·不懼未來
其實,自小我的家庭便不富裕,弟弟常常生病住院🧑🏿⚖️。前幾年我們失去親人,也差點失去親人,回頭看仍然熱淚盈眶。從大學到現在,我都享有國家助學貸款和獎助學金的經濟支持。從大一下學期👩🏻🔧,我開始做兼職供自己讀書也為補貼家用🧘🏿♂️,開始的半年靠著家教費一個月460塊努力過活,這些年也習慣了和家裏人報喜不報憂。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全國上下的大愛積聚,多少生命的流逝👳🏼,更是慶幸風雨兼程中的大家和小家可以更頑強的走下去⛎。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周末的兼職,平時的助管,我在交大的大環境裏不斷提升自己🦯,更多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過程雖然很苦,撥開重重迷霧🌆👽,我們終會再沐浴陽光。回首過往歲月🚻,平凡的不平歲月裏✭,我們挽著手已經走過來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已經是畢業生👨🏿🍼,也成為2021屆意昂4体育官方的優秀畢業生,回想一下自己的收獲頗多。懷揣北上廣之夢,在交大這個夢想之地,開始的追夢之旅,我從未後悔。參加多方位的講座及論壇,在交大濃郁的學術氛圍中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獲得一等學業獎學金👫🏼、2018-2019年度意昂4体育官方張明為獎學金以及2020年度意昂4体育官方蔣氏獎學金。碩士期間發表論文共計6篇🔌🏖,包含兩篇一區的一作論文;2篇二作論文;合作發表(非一二作)論文2篇;參與申報發明類專利1項。
感謝交大可以給予我一根長桿,陽光灑落的地方,在交大,我有了更多更遠的科研夢,更清晰的未來規劃,笑著跑著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