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洱清沐民”社會實踐團在指導老師張蓉的帶領下,來到了洱海之源——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
聞現狀,析茈碧花困境
上午,洱源縣濕地管理中心楊春冰主任熱情接待實踐團,並簡要介紹了洱源縣濕地管理工作。隨後劉建文高級工程師從濕地建設與維護和茈碧花生存與養殖現狀做了詳細介紹。據悉🧵,茈碧花是子午蓮的野生類群之一💁🏻,適宜生長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湖泊中💱。由於近年來水質變化及水體魚類種群的變化,導致了茈碧花的瀕危,目前其野生株僅在洱源縣的兩處濕地池塘中。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洱源政府通過組織培養等技術實現茈碧花的繁殖育種,但由於缺乏優質穩定水質,目前實地移栽效果不佳。
覓技術,立生態文明意識
下午🗣,經濕地管理局介紹,實踐團參觀了移株於中共洱源縣委員會黨校的茈碧花。負責茈碧花養殖的陳工向實踐團講授了茈碧花生長習性🟧⌨️、養殖難點、存活現狀。據了解🏋🏿,茈碧花的生長對水質要求高,且生長速度慢☝️☎,相對其他睡蓮科植物的養殖難度大。如果水中存在以茈碧花為食的蟲類和魚類,亦會抑製其生長。此外🪐,如果水質發生汙染,水中的紅線蟲會對茈碧花產生極大危害。對於茈碧花的養殖目前沒有特別成熟的養殖技術🧜,因此對茈碧花生存條件的研究需要進一步開展。隨後陳工帶領實踐團近距離觀賞了在池中盛開的茈碧花,讓同學們與這一瀕危植物有了親密接觸🤾🏻♀️。
探蹤跡⛲️,守生物多樣性
為探尋茈碧花歷史,實踐團來到了因盛產茈碧花而得名的茈碧湖🐠。茈碧湖生態環境優美,白鷺成群,荷花及睡蓮滿湖盛開,卻難尋茈碧花蹤跡🏢。在茈碧湖景區的洱源縣文旅局工作人員向實踐團介紹了近年來茈碧湖區域茈碧花的野生生長狀況👱♂️:茈碧湖獨有的地熱資源適宜茈碧花生長,茈碧花曾廣泛長於茈碧湖中,但因近年來人為幹擾的生態系統變化🚣♂️,茈碧花已不可尋🧖。最後實踐團和工作人員對茈碧湖景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行了交流與溝通🗝,團員獲益匪淺👂🏼。
通過實地走訪,實踐團了解到茈碧花瀕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質及水生生態系統的變化👩🏼🍳。洱源行讓實踐團感受到洱源縣政府為當地生態修復工作作出的巨大努力,洱源縣人民對生態修復工作的認可。同時實踐團也深刻感受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是齊頭並進的➔,二者相互促進,同向而行。
生態修復道阻且長🤟🏽,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艱巨,但當地政府與人民始終積極探索解決方案👩🏻🍼,為實現“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做出了不懈努力,實踐團將繼續將青春融入祖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努力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